話說“厄爾尼諾”現象
一、厄爾尼諾名稱溯源
打開世界地圖冊,我們不難發現,在南太平洋的東部、南美洲的西岸,有一股由南向赤道方向流動的洋流,人們稱之為秘魯寒流,由于受它的影響,這一海區的海水溫度比較低,而海水中生活著大量的冷水魚類。但是每隔一定時間,這里的海水出現一次強烈的變曖現象,其實它是由于不定期出現在太平洋表層海域赤道附近的由西向東流的一股較強溫曖海流造成的。人們把這股曖流稱為“厄爾尼諾”(源于西班牙語EINino,意思是“圣嬰”),當地人把海水變曖的現象稱“厄爾尼諾”現象。它的出現通常在圣誕節前后,它不僅使海區氣溫升高,而且南美洲沿岸北段帶來豐沛的降水,使干旱的沙漠阿卡塔會因之變得生機勃勃,綠草成蔭,繁花點點,好似枯木逢春,真乃是沙漠開花,又加之正值圣誕節前后,于是人們將“圣嬰”這個美好的名字賜給這股曖流。
二、厄爾尼諾的形成原因
經現代科學家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是由于海洋底部火山熔巖的流動導致,熔巖流從洋底地殼斷層中流出,把劇熱傳給海水。于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溫。而變曖的海水又影響其上空大氣,使大氣壓降低,在南太平洋的東部出現了由赤道方向向南吹的風。南太平洋東部海區的海水,在北風的吹拂下,也由赤道向南流動,因而使原來海區的水溫變得溫暖。
三、厄爾尼諾產生的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造成氣候異常,環境變化,使人和動物遭難。比如,1982年的“厄爾尼諾”發生時,全球至少800人死亡,財產及莊稼損失83億美元,此次水溫變曖,使南太平洋西部漁類大量死亡,海上漂浮著大批腐爛發臭的生物,海水變黑,棲息在附近島嶼上的各種海鳥也消失得無影無蹤;1997年7—9月的“厄爾尼諾”,蘇門答臘和加里曼兩個熱帶雨林大島,連續三個月的森林大火及相繼發生的彌漫于馬六甲海峽上空的濃濃煙霧,引起世人的關注,燒毀森林面積100萬公頃;1998年2 月的“厄爾尼諾”,使地處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氣候區的美國第三城市洛杉磯降水量高達347.5mm,超過其歷史紀律339.6mm,1998年3月的一次“厄爾尼諾”,一次龍卷風襲擊了美國的得克薩斯州的城鎮,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itgirlragdoll.com/kepu/ziran/14145.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ziran/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