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地理試卷
A. 總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 B. 城鎮人口數量增長變慢
C. 鄉村人口比重先增后降 D. 城鎮人口比重持續上升
2. 2010-2020年期間,城鎮人口比重反超鄉村的主要原因是( )
A. 鄉村大量生態移民 B. 鄉村產業結構調整
C. 城市經濟飛速發展 D. 二孩政策生育率高
3. 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于城鎮實際人口比重,其影響可能有( )
A. 鄉村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 B. 城市的環境問題得到緩解
C. 城市出現勞動力不足問題 D. 鄉村出現勞動力過剩問題
根據人口學的納瑟姆曲線,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國家將進入高速城市化階段,直至城市化水平達到70%左右。讀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城市化進程曲線圖,完成4-5小題。
A. 日本在1970年前后完成了納瑟姆曲線中的高速城市化
B. 我國1995年達到30%的城市化拐點,預計高速城市化的進程可以持續到2030年
C. 目前中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快于日本
D. 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韓國,早于中國
5. “城市病”實質上是生態問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資源開發利用不當造成的城市生態問題
②城市結構不合理造成的生態問題,如產業結構、生產布局不當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③城市發展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問題
④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態失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洞庭湖平原是我國重要的水稻主產區,曾廣泛種植雙季稻(在同一塊稻田里,一年中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的一種稻作制度),后逐步改為蔬菜、單季稻、油料作物等。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家大力支持恢復雙季稻種植。據此完成6-7小題。
6. 2020年以前,洞庭湖平原改種雙季稻為種單季稻的原因可能是( )
①全球氣候變暖 ②農村勞動力減少
③糧食作物收益少 ④耕地被大面積占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20年疫情以后,國家大力支持恢復雙季稻種植的原因主要是( )
A. 全國糧食缺口大,糧食價格高
B. 雙季稻比單季稻更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
C. 雙季稻較單季稻品質好
D. 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西班牙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40%,以旱作農業為主。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班牙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提高灌溉技術,擴大耕地灌溉面積,使大麥、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大增,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曾高達80%。歐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蔬菜、花卉、果樹等園藝業,與法國形成農業一體化,農產品主要面向歐盟市場,成為“歐洲菜園”,園藝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據此完成8-10小題。
8. 西班牙種植小麥的季節是( )
A. 春末夏初 B. 夏末秋初 C. 秋末冬初 D. 冬末春初
9. 促使西班牙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場需求的變化 B. 農業技術的發展
C. 小麥產量降低 D. 氣候條件的變化
10. 與法國相比,西班牙發展園藝業的優勢是( )
A. 接近消費市場 B. 技術水平高
C. 交通運輸便利 D. 低溫冷害少
湖南省醴陵市瓷土資源豐富,有兩千年的陶瓷發展史,是我國三大“瓷都”之一。近年來醴陵市發展集產、創、展、商、游于一體的“陶瓷+”新業態模式。下圖為“醴陵市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小題。
A. 原料豐富 B. 工藝精湛 C. 市場廣闊 D. 水運便利
12. 當地發展“陶瓷+”新業態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 擦亮瓷都品牌,加快瓷土資源開發
B. 整合優勢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C. 創新生產工藝,降低陶瓷生產成本
D. 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現代物流發展
VR技術能夠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的虛擬世界,讓用戶如同身臨其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2016年江西率先打造全球首個VR產業基地。2018年10月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舉辦,參會企業來自世界各地,促進了江西VR產業基地與參會企業合作。下圖是江西VR產業基地產業聯系略圖。據此完成13-14小題。

13. 江西能打造全球首個VR產業基地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科技 B.市場 C.政策 D.交通
14. 圖示產業聯系方式,屬于工業集聚的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掛起創意十足的招牌和氛圍燈,擺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滿滿的煙火氣和文藝范……數十輛私家車“云集”一起,“后備箱集市”令眾多市民駐足流連,成為2022年夏季遍布我國大江南北夜市消費的“新引擎”。圖示意“后備箱集市”的熱鬧場景。據此完成15-16小題。
①促進大眾就業 ②增加政府稅收 ③提供社交場景
④釋放消費潛力 ⑤帶動產業升級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6. 為促進“后備箱集市”良性發展,應該( )
A. 縮小集市規模 B. 增加營業時長
C. 固定營業車輛 D. 規范經營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基建能力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建造了眾多高難度的世界級橋梁,我國南方某山地中的大橋即是其中一座(如下圖所示)。該橋主跨380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規模龐大的高墩大跨四塔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要橋墩呈獨特的“小蠻腰”造型,同一橋墩下的地下承重樁多達34根且長度不等,樁長度差值最大可達58米。讀下圖,據此完成17-19小題。

17. 我國克服困難建造多座世界級橋梁,是為了( )
A. 彰顯綜合國力
B. 吸引外資進入
C. 改善交通條件
D. 打造網紅景點
18. 該大橋主橋墩承重樁樁差極大,是因為( )
A. 地表高低起伏不平
B. 地下基巖起伏不平
C. 建造難度各不相同
D. 永久凍土反復凍融
19. 相對國內傳統橋塔造型的H形和A形,“小蠻腰”造型可以( )
A. 降低橋墩自重
B. 減小建造難度
C. 適應自然環境
D. 增加堅固程度
長江經濟帶覆蓋中國11個省級行政區,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今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示意圖。據此完成20-22小題。

20.在我國的主體功能區劃分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屬于( )
A.優化開發區域
B.重點開發區域
C.限制開發區域
D.禁止開發區域
21.與成渝城市群相比,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的地理優勢是( )
A.土地充足且廉價
B.礦產、水力等資源豐富
C.勞動力成本低
D.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22.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目標中,放在首要位置的是( )
A.優化產業,合理布局
B.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C.大力開發礦產資源
D.建設立體交通走廊
二、非選擇題(共4道大題,總分56分)
23.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數量達到四五十萬人,相當于一個中小城市的規模。
材料二 近年來“逃離北上廣”已成為一個時髦概念,但淘寶遷徙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人口依舊呈正向流入趨勢。與此同時,廣東在眾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務工吸引力。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廣”可能給這些大城市帶來哪些影響?(8分)
。2)根據材料二分析廣東省人口流動的特點,并分析廣東在眾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務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1)有利:為這些大城市的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緩解了人口老齡化進程;促進了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 不利:加劇了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難度;城市住房、交通、衛生教育等壓力巨大;(利弊各兩點,每點兩分)
。2)流入人口數量大于流出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占流動人口的絕大部分。原因:珠三角輕工業發達,勞動力導向型工業比例較大;受以往人口流動慣性的影響等。
24.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二 右圖為烏克蘭植被和土壤分布圖。
材料三 下圖為盧茨克、基洛沃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的氣候資料圖。
(1)描述烏克蘭自然帶的分布規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據材料分析烏克蘭黑土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原因,并闡述該地區農業過度開發可能對黑土產生的不利影響。(10分)
答案:(1)大致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東南方向更替。
原因:受緯度和地勢影響,自北向南氣溫升高;受海陸位置影響,自西向東降水減少。
(2) 植被覆蓋良好,為黑土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年均溫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緩慢,利于有機質積累;地形平坦廣闊,以流水沉積為主,土壤侵蝕少,導致土層厚,有機質積累豐富。土地過度開墾,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嚴重,加劇風力侵蝕作用,黑土肥力下降;農藥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25.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北邯鄲市永年區是全國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產品種類包括螺栓、螺母、異形件等50多個大類,共1萬多個型號,產銷量占全國市場的55%以上。早在春秋時期,永年的先民就與緊固件結緣,為春秋時期干將鑄劍處。永年區有34萬人從事緊固件生產和銷售,最高峰時緊固件生產企業達1萬家,且多家庭作坊。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大型重點工程、高端裝備制造及礦山、電力、高鐵、艦船等領域。多年來,永年緊固件存在著產業層次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為規范提升緊固件產業,永年區通過取締淘汰一批、規范提升一批、入園進區一批、整合新建一批、高端引進一批的“五個一批”政策,并與河北多所高等院校合作,組建了緊固件產業技術研究院,使緊固件產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下圖示意永年區地理位置。
。1)指出永年區生產緊固件的優勢條件。(6分)
。2)分析永年區緊固件家庭作坊眾多的原因。(4分)
。3)簡述永年區整頓當地緊固件生產行業并向精細化生產轉型的意義。(6分)
答案: (1)生產歷史悠久,基礎設施較完善;從業人員數量大,且技能嫻熟;交通便利,方便產品外運;我國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緊固件市場需求量大;當地政府政策扶持。
(2)緊固件產業是永年的傳統產業,掌握生產技術的人員多;發展緊固件家庭作坊,投資少,且能夠帶來較高的經濟收入。
(3)減少原料消耗;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減輕企業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
【選修】在下列兩道題中任選一道作答。
26.【地理——選修3: 旅游地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該區域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材料二 下圖為港珠澳大橋和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浉郯拇鬄硡^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面積約5.6萬平方千米,有多所世界500強大學和多家世界500強企業。
(1)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條件。(4分)
(2)分析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主要意義。(6分)
27.功能: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運動健身、交通。
作用:為居民低碳出行提供方便,節能減排,不污染城市環境;綠道兩側綠化好, 吸煙滯塵,減弱噪聲,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7.【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城市綠道是城市內的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由綠廊和慢行道構成,通常沿河濱、溪谷和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僅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將城市的主要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和城鄉居住區等串聯起來。21世紀以來,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興起,上海、北京、成都、 武漢等城市紛紛大規模開展綠道建設。如圖示意綠道景觀。
指出城市綠道的主要功能,并分析城市綠道在保護城市生態環境中的作用。(10分)
【選修】26.(1)位于南部沿海,地處重要的國際航線上;是中南地區的便捷出?;面向東南亞,便于就近拓展市場;眾多僑鄉,便于開發開放。(任答2點即可)
(2)完善區域交通網;縮短珠江口東、西岸的時間距離;便于生產要素優化;增強核心城市輻射功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任答3點即可)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D 2. C 3. A
4. D 5. D
6. C 7. D
8.C 9.A 10.D
11. A 12. B
13.C 14.A
15. B 16. D
17. C 18. B 19. D
20.A 21.D 22.B
二、綜合題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itgirlragdoll.com/jiaoxue/jiexi/15366.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1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