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形象材料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1、“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游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或起點終點等。
2、“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交通線、生產網絡線、要素相關線條等。
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生態物能、地殼物質等的循環)
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力、產品、市場信息等)
(1)表格統計: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約算勿精算:
(2)扇狀統計、三角坐標統計圖:表達為“以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稀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準及單位。相鄰兩根的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
(5)直角坐標統計:以兩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置入手
①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要素間的聯系;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
(5)“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序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見前述)
(6)“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找“狀語”——鎖定季節(鎖定空間位置,如7月或1月份)。
找“定語”——鎖定概念內涵外延,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
找“謂語”——確定主賓之間的關系。是or不是?包括or不包括?因or果?
找“賓語”——選擇題中的子項,成敗在此一舉。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項,找出目標項。
找“動詞”——動詞會告訴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在題中告訴你“要答什么內容?”
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這也是常丟分的原因。
④分析、歸納、綜合,推理出答案要點,羅列①、②、③、④或甲、乙、丙、丁。
3、注意地理試題均有明確的時間、地點、主題要求、答題方向和提示條件。
排錯法:A、題肢本身錯;B、與事實不符;C、與題干無關。
排異法:A、張冠李戴;B、因果倒置;C、二次推理。
怎樣“排錯”“排異”:A、審題干;B、審要求;C、審題肢。
主觀性試題的類型:①判斷分析法;②理解說明法;③歸納演繹法;④比較分析法;⑤綜合分析法。
2.定方向——確定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么條目和考什么熱點。
4.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考向是簡答題,還是簡述題或論述題。
1.意義類、利于類——拓展思維,言之有理,說法不錯
2.反映類、概括類——直接概括材料中蘊涵的教材觀點
3.啟示類、認識類——聯系實際,重在說明自己怎么做
4.說明類、理解類——圍繞要求,三問三答,形成整體
5.辯析類、評析類——正誤評價,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6.建議類、打算類——廣泛代表,闡明理由,表示態度
1、圖表信息圖:提取圖表信息時應窮盡一切圖中信息。第一次可以先大致瀏覽所繪圖表,心中有信息的大概。在做每一小題時再根據每一小問再次審題。
3、等值線判讀能力是拉開檔次的關鍵,若圖表信息中有等值線,一定注意等值線的極值、彎曲、走向、數值變化等趨勢,然后進行判讀。
4、正確解讀變形、變式的日照圖、地區圖。特別強調讀圖、定位速度。
5、注意掌握統計圖表的繪制、解讀;地理原理、規律、本質的分析;信息處理和加工。
6、平時做訓練題時要從嚴、從實、限時進行訓練,強化自己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2、答案排列有序,答題內容分段亮行、排列有序,切忌答案擠成一團,極不便于閱卷;
3、多用地理專業術語。專業術語和地名不能出現錯別字,否則不得分。
4、語言簡潔明快(語句不宜過長)、條理清晰,讓閱卷老師一下就可找出關鍵詞語和描述性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