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地理教材 梳理地理錯題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現在距離高考大約還有兩周時間,是高三后期復習沖刺的收尾階段,各個學校的高三課程表都會有所調整,一般安排下午半天學生自習,教師坐班答疑,這意味著全面回歸教材、自主消化吸收、錯因歸類總結、構建思維模型的時候到了。在此,我想提出幾點建議和要求,懇請你們務必酌情參考。
一、希望你們能夠按照學校要求,堅持到校學習
我有以下充分的理由:
1、在學?磿軌虮WC充足的學習時間,這是高考取勝的保證。
2、在學校學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便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研討、切磋。
3、在學校便于及時了解校方發布的各類高考相關的通知和信息。
二、關于回歸課本(教材)的建議
1、各門學科對照《考試說明》逐條檢查,盡快消除知識的遺漏點、盲點,尤其是涉及主干知識的考點。
2、不再鉆研偏、繁、難、怪、奇的知識點,大膽舍棄,保證主干知識的扎實透徹掌握。
3、背書時注意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背書之前需要制定計劃、系統背書,抓目錄,抓知識結構,抓書內大小標題(框題或者“目”),背完書后注意回憶和再現,推薦睡前“過電影”法——即晚上睡覺前,分學科回憶白天所背知識,如果存在記憶不清問題,即說明信息的提取線索有問題,這樣會導致知識儲備臨場難以立即調動,這就提示我們次日應該及時鞏固。
地理學科的核心知識包括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規律知識,而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地圖技能和運用地圖分析問題的技能等,至于核心的思想方法則包括資源觀、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等重要觀念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和掌握不僅利于系統掌握相關地理知識、提高遷移應用能力等,同時對形成優化的認知結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展開來說,自然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識包括:五大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過程(大氣受熱、大氣環流、水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生物循環)、四大地理規律(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洋流的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規律等)。“自然災害與防治”屬于自然地理范疇,關鍵是掌握自然災害的概念、種類、分布、成因、防災與減災的措施。人文地理包括五大主題(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和一個總結(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對照考綱主要有16條考點,人文地理并非死記硬背,仍然側重于核心原理、規律、結論的遷移運用能力的考查,各類圖表的閱讀與分析是基本技能。區域地理部分側重于區域空間定位能力、區域特征的描述,主干考點除了“地球與地圖”知識外,世界和中國的氣候特征、分布、成因等是重難點,“不同尺度區域地形、氣候、河流等的主要特征”的描述和“不同尺度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及其基本對策”是重點。建議盡量落實在各類專題地圖上,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世界各分區地形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中國農業分布圖”、“中國主要分區地圖”等。必修三總體上屬于區域地理范疇,側重于區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介紹。
回歸教材還包括要認真的研讀最近三年考綱相關的高考題,包括做過的和沒有做過的,多看一些設問新穎、立意深遠、圖表豐富多樣的高考真題,能夠擺脫模擬題和高考題之間的脫節的感覺,是溫習主干知識的一種有效辦法。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itgirlragdoll.com/jiaoxue/gaokao/15076.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1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