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園(室)改革地理教學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初審稿)對教學基本設備提出了“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創建地理教室和地理園”的新要求。近幾年,不少學校已創建了地理教室和地理園。地理園設置的內容,是融合初、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識,將教材涉及到的一些自然事物(如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太陽系等)和人文景觀(如河流梯級開發、城市工業布置等)進行模擬制作;
把一些地理標本(如巖石、礦物、化石、植物等)得到如實的展現;裝置各
種儀器,供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地理園設置的項目一般包括有:氣象觀測、
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生態系統池、地形地貌模型、巖石礦物標
本、鄉土地理、地理櫥窗、圖表壁畫等等,使它成為“大自然的縮影”和地
理教學的實驗場地。地理教室一般包括儀器圖象陳列室和專用地理電化教
室。地理園和地理教室的建立,改革了以往地理教學依靠一本教科書、一本
教學圖冊、一張教學掛圖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使地理教學手段邁向了
現代化,推動了中學地理教學的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地理園(室)對地理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一)改革單一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中等學校的地理教學仍然存在單一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方
法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現象。而國外地理教學則充分運用第二課堂進行教學并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其特點是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活動進行學
習,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口、動筆、游戲、模擬等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
能,同時發展智力和個人潛能。地理園(室)為地理教學開辟了第二課堂,
對借鑒國外的教學經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著積極的意義。利用地理園
(室)的設施和場所,既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趣味的課堂教學環境,還
可以為教師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教學進度,
運用探求法、游戲法、模擬法、觀察法、復習法、考試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
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收
到“學得活、教得活”的教學效果。學生們說:“以往我們整天在教室里上
課,感到枯燥無味,F在上地理課,到地理園去轉換一下學習環境,得到實
物的直接感知,我們感到學得容易、學得活,很有興趣地去學了”。教師也
深有體會地說:“同一教學內容,如果讓學生在地理園進行觀察活動,或在
地理教室用幻燈、錄像配合教學的話,不但抽象的知識容易講清,而且遠遠
超過以往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地理教學的直觀性
中學地理教材涉及了從地球內部結構到地球表面形態和人類的活動乃至
宇宙空間的豐富知識。如果這些知識只憑教師口授,學生所得到的知識就不
具體、不牢固,因此,直觀性教學原則在地理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我
們知道,地理表象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是很重要的,它是形成地理概念,認
識地理事物與地理現象本質屬性的基礎。所謂表象是人們對過去感知過的客
觀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再現。由于學生不可能都感知過教材涉及到的地理事物,所以,我們借助地理園的各種地形、地貌模型(如黃土、冰川、巖溶、
風沙、海岸、地質構造等)和各種實物(如地理標本、生態系統池等),就
會讓學生感知到異地的地理事物和客觀事物的實體,從而產生豐富的地理表
象,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
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
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itgirlragdoll.com/jiaoxue/beike/15447.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