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課內外相結合的地理教學體系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根據《決定》指示精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地理教學必須改革,特別是要突破傳統教學的課堂、課本、教師三中心的教學體系,建立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內外相結合的地理教學體系中,學生一方面是通過課堂教學系統學習書本上的地理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還要通過課外教學活動接觸客觀實際,學習實際的地理科學知識和技能。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書本知識學習與向實際學習相結合以書本學習為主,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兩條渠道各有所長,在完成地理教學任務中,必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發揮各自特殊作用,組成一個完整的、有機聯系的教學體系。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在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要認真搞好課外教學活動,建立起課堂教學體系與課外教學體系相結合的地理教學新體系。
一、課內外教學相結合,是學習活動固有的基本形式
地理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核心的。任何一種活動,都有其相應的活動形式。下面我們就研究學習活動形式是如何建立在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之上的。
學習,就人類的學習活動的范疇來講,根據辭意解釋是:“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知識和技能”是學習活動客體的泛稱,它包括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做工、種田、經商、作戰..等各行各業的知識、經驗、技能、行為。“閱讀、聽講、研究、實踐”是學習活動形式的概括。用現在的學習活動觀念理解,也可以用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兩大范疇來概括,“閱讀、聽講”一般屬于課內學習的范疇,“研究、實踐”一般屬于課外學習的范疇。
學習活動形式,因學習主體、客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舊的傳統,學生在學校學習,是以“閱讀、聽講”的課堂學習形式為主,學徒工在工廠學習做工和農民在田里學種田,以做工、種田實踐中的行為仿效形式為主;科學工作者的學習,以科學實驗活動形式為主。各行各業的學習形式,都有主要的學習形式,又都不局限于單一的學習形式,都有其他學習形式配合。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知識、技能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日益增強,人們的學習活動經驗日益豐富,不同學習形式相結合的變革趨勢也日益明顯。學徒工的培養,由單純的工廠中師傅向徒弟傳授技藝,變革成課堂書本學習與工廠實踐相結合的技工學校培訓形式;科學工作者也由單純搞科研獲得新知的形式,變革成科研學習與知識更新培訓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學校學生學習活動形式的變革歷史,盡管出現過趨向“結合”和否定“結合”的不同發展階段,但也可以看出趨向“結合”的發展階段科學技術發展、人才輩出,而否定“結合”的發展階段科學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的歷史大趨勢。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需要各種學習形式的有機結合,“結合”有利于學習效益的提高。不同學習形式的有機結合,是學習形式變革的大方向?v觀教育發展史,橫覽中外教育之大觀,優秀的思想家、教育家,無不主張書本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學習形式。
如何處理課內讀書與課外實踐活動兩種學習形式的關系,一直是近代國內外教學改革的一個中心課題。國外針對以赫爾巴托、凱洛夫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派只強調讀書,主張課堂、書本和教師三中心,不重視學生參加課外實際活動,結果限制了學生發展;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學派全盤否定課堂書本學習,只強調學生參加實際活動學習一切,結果降低了系統知識學習質量的現象。許多優秀的教育家都提出了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主張。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明確提出:“不要讓學校大門把兒童的認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是多么重要啊。我竭盡努力,使在童年時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讓周圍世界、自然界不斷以鮮明形象、畫面、知覺和表象來滋養學生的意識。”“課外小組,無論如何不應把它們看成是學科的附屬物,或者作為提高及格率的手段。它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蘇聯教育改革家贊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也提出:“只有兒童集體的豐富多采、生氣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開花結果的條件。”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針對我國封建社會關門辦教育否定課外實踐學習的弊端指出:“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見《創造的兒童教育》)他把讀書、聽講獲得的知識稱為“聞知”和“說知”,把課外實踐獲得的知識稱為“親知”。他認為學習如接枝,“親知”是根本,“聞知”和“說知”要接活在“親知”上,才能成為自己的真知。
新中國建國前的解放區教育,十分重視課內外結合的教學。無產階級教育家徐特立曾明確指出:“鄉土和學校周圍的事物,不僅可作教科書的補充,同時,它本身就是現實的、活生生的教科書。譬如,雨后春耕的綠野,掘煤采鐵的礦山,曬鹽打漁的湖海,機器隆隆的工廠..,你如果引導學生去實地考察,不獨給他們以自然科學知識,而且包含有公民課陶冶的重要價值,愛祖國、愛勞動、愛公共財物的公德心,也油然而生。”
無產階級教育家楊賢江同志也明確指出:“許多人把‘求學’二字看得太狹隘,..其實,求學與讀書二者范圍不同,讀書不過是求學的一部分。而求學除讀書外還有體操、繪畫、工藝、實驗、參觀、做事等各項內容。”
二、課內外相結合的理論根據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即認識來源于實踐);感性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第一個飛躍;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第二個飛躍。它的基本公式是:實踐→認識→再實踐教學過程也是一種認識過程,即學生學習和發展是由不知到知和部分地將認識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使認識得到檢驗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活動,應該沿著學生的科學認識過程開展,為促進學生認識活動的正確發展,提高認識活動的效率,采取最優化的措施。在學生認識活動中,有關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要求,是大家的共識,可以不去討論。至于學生認識活動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在傳統的封閉式教學中一貫不與重視的,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討論,澄清認識。
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是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分歧點。社會主義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堅持唯物論的原則,反對唯心論。學生的學習,雖然是以學習前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體現在大綱和教材中)為主,但仍然是要堅持實踐是認的基礎的真理。要求教材內容必須是來源于實踐的知識和經驗,來不得半點主觀唯心主義。同時,也必須承認學生是生活在現實自然界和社會活動之中,他們對自然界和社會活動有直接的接觸和認識。這種認識,雖然有一定程度的不深刻性,但畢竟是他們的重要認識來源,對他們的認識和發展有很大影響。這種直接認識同課堂上獲得的間接認識共存于學生的認識領域之中,兩種認識之間有統一性,也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可能起到互補的作用。面對學生書本和實踐兩種認識來源的客觀事實,我們的教學活動,根據認識來源于實踐的真理要求,就需要開拓課外教學活動領域,發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直接認識,并采取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措施,使學生的書本知識和實踐認識得到有機的結合,就像陶行知先生所比喻的接枝那樣“接上”、“接活”,是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的過程,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其一,認識繼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第一個飛躍以后,要回到實踐,經過實踐的檢驗,澄清一些不完全清醒的認識,同時又對新的感性材料進行再認識,使認識上升到新的理性認識,認識得到新的發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的需要,具有認識第二次飛躍的意義。其二,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體現了認識地理環境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自身和指導改造地理環境,改造教學的社會價值,而不在為認識而認識或將理論“束之高閣”。
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地理教學是有其社會目的的,是為培養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品德,學習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際才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材。我們的學校畢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實際,我們書本知識也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原本,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材,離不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過程,這就是建立課內外相結合的地理教學體系的理論根據。
三、課內外教學相結合是地理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以人類活動的地理環境及其利用改造為研究對象的地理學,隨著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的不斷強化和世界環境問題的日益尖銳化,已逐漸從傳統的客觀描述狀態轉移到以協調人地關系為目的的研究軌道上來,不僅研究地理環境的結構和發展規律,而且要重點研究地理環境的功能,探討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解決環境問題和優化地理環境的途徑,F代地理學同國家的建設實際和人類的生活實際聯系更加密切了。
由于時代的變化,世界和各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別是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頻率加快了,日新月異的新事物新情需要學生去認識;世界和各地區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改造的課題越來越多越緊迫,需要學生去了解、關心。也要求地理教學開拓課外教學領域,引導學生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現實“本原”地理環境,建立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的地理教學新體系。
四、地理課外教學活動的特性和功能
地理課外教學活動同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相比,由于活動范圍、活動過程和活動內容的不同,因而其信息活動具有課堂教學活動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在育人方面也有些特殊的功能。
(一)課外教學的信息活動特性
從適應新技術革命和培養未來現代人素質的角度研究課外教學活動中信息活動的特點,對于提高課外教學活動的自覺性,具有重要意義。參照國內一些同志對課外教學活動中信息活動的研究,一般認為課外教學中信息活動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信息的即時性。也就是課外教學活動要把即時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學生,這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地理環境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信息的廣泛性。它不受教學大綱、教材的限制,廣泛地傳遞信息,起到擴大知識領域,增加信息量的作用。
三是學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性。學生接受來自課外傳遞的信息時,完全是自主的?梢猿浞煮w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獨立自主地吸收、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是學生接受信息的充分性。它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自己知識和智能的極限上學習,并能隨時考驗其極限與發展其極限,充分地發展其智慧與才能,可以實現充分的因材施教。
五是信息活動的實踐性。學生在課外教學活動中,基本上是要靠自己創造條件,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自己檢驗,變信息灌輸式教育為信息處理式教育,因而實踐性是很強的。
即時與廣博的知識,自主、充分的學習,獨立學習與實踐能力,都是未來青年所應有的素質。中小學階段,通過課外教學渠道和課外教學與課內教學結合,為培養這種素質打好基礎,是一條科學的育人渠道。
(二)地理課外教學活動的功能
地理課的課外教學的積極作用,是多年的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它不僅為學生所喜愛,而且對全面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起著課堂教學所無法代替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開拓學生認知體驗領域地理教學要求學生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而這一切,就生動具體地擺在學生的周圍,是輔助和強化系統知識學習的活教材。學生在課外教學活動中通過實際考察和調查,從中獲得最生動具體的理解和體驗,比課堂上的閱讀、聽講所得的認識要更加深刻化,情感的體驗也更加深化。如學生課堂上學習“地形是內營力和外營力斗爭的結果”這一原理時,總感到抽象,不好理解。但當把學生帶到花崗巖裸露的丘陵山地區,讓他們親眼看一看花崗巖山體如何高聳在兩側的沉積巖層之中,花崗巖又如何呈現出種種怪象的巨大巖塊體,內營力與外營力斗爭的原理,就變得生動具體多了,甚至是終生難忘的。學生周圍能夠接觸到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以及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的豐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一旦同課堂學習的系統地理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就會擴大學生的認知和體驗領域。
學生通過對實際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可以培養認識和改造地理環境的實踐能力及將書本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深入自然界和社會的地理實際考察和調查,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地理環境的美麗、富有和值得珍惜,體驗到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偉大和建設任務的艱巨性,體驗到環境污染的巨大威脅和環境治理的必要性。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獲取到世界經濟發展、政治風云變化的各種即時信息,可以使學生更加關心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和我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這些實際的體驗,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課外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鄉土地理研究,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建設參與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
2.能量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是地理教學中一個重要而又現實的大問題。興趣在認識的本身,也在知識的應用中。地理課外教學活動中廣泛接觸了解繁紛多彩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充滿了新奇的感受,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研究這些現象,從而使認識進入一種新的境界,都會使學生產生興趣。他們為了找到一塊理想的巖石標本,不惜跋山涉水汗流浹背。為了找到一份急需的資料,不惜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翻閱。
地理書刊和報紙。在課外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這種濃厚而強烈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培養,但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可以培養學生的專門愛好和一技之長
氣象觀測、地震觀測、水情觀測和其他一些專題考察調查活動,如果能夠結合進行一些專門知識學習和技術訓練學生可以學到一技之長,并有可能養成一種有益的專門愛好。如有的學生在氣象園活動中堅持數年之久,不僅學記錄整理、分析觀測資料,而且也掌握了一些專門理論知識,能閱讀氣象專業刊物,學會了單站補充天氣預報,寫氣象科技小論文,給低年級學生講氣象觀測和資料分析課。有的學生簡直就愛上了氣象這個專業,中學畢業后報考大學的氣象專業。
這種專門愛好和一技之長,有的在現實活動中就能為社會服務。如氣象園單站補充天氣預報可以參加當地天氣預報網,為當地天氣預報提供預報資料;地圖測繪和鄉土地理研究活動,也可以參與當地土地測量、區域規劃、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工作。課外教學活動中獲得一些資料,也可用于課堂教學。
4.有效地培養學生認識和改造地理環境的社會實踐意識和能力
隨著現代社會知識和技術更新的加速,把人的大腦僅僅視作“儲存知識的倉庫”的“倉庫理論”已經過時,也不再能把一個人的生命機械地劃分為青少年時代的學習期和成年時代的勞動期,而是為終身教育和基礎教育與勞動訓練相融合的概念所代替。要求縮短學校學習與社會勞動學習實際的距離,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要學會怎樣學習和勞動。從“學會勞動”來說,課外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親自去觀察、熟悉地理環境中各種現象,可以有效地培養提高學生對地理環境利用情況和環境問題的認識能力。通過對人類合理利用、改造環境發展生產的成就與違背客觀規律破壞生態平衡情況的調查,可以積累改造利用地理環境的正反面經驗材料,提高改造利用環境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課外教學活動,對于學生提高勞動實踐能力有實際意義。
五、課內外結合的教學系統結構
課內外教學活動,都是地理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有其活動內容、方式和層次序列,成為有獨立功能的活動系統。這兩個活動系統在地理教學這個大系統中,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有其共同的活動目的。兩個活動系統的活動配合得當,各自發揮其優勢,就可能在功能和效益上出現“1+1”大于“2”的教學最優化狀態。建立最優化的課內外結合的教學系統結構,必須建立如下的教學系統結構關系:
(一)堅持以課堂教學活動為主,統一計劃安排課內外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地理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因為地理教學是以學習系統的地理科學基礎知識為主要任務的,數多量大的地理概念的形成,原理的掌握,地理資料的積累,都主要依靠課堂教學的有計劃活動來完成。課外教學活動,受時間和場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只能起到補充和完善的作用。地理課內和課外教學活動,要從教學任務的整體要求出發,以課堂學習地理系統基礎知識為中心,課內外統一計劃安排,在制訂學年和學期課堂教學授課計劃時,制訂相應的課外教學活動計劃。
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教學活動要各有側重。課堂教學以學習系統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觀點為主,課外教學活動以理論聯系實際、接受即時信息、加強應用訓練和情感體驗為主。
課外教學活動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在校內活動(如繪制地圖、教具制作、氣象觀察、地震觀測、地理墻報活動、地理集會、地理知識競賽等),有的是到校外活動(如野外自然地理考察、鄉土人文地理調查、參觀、地理旅行等),有的是全班性的活動,有的是專門化的課外小組活動。這多種方式和規模大小不等的課外教學活動,都可以作為地理教學系統的組成部分,有計劃安排。課內外活動相結合的安排計劃,要逐步具體到各單元教材的教學之中。如結合”地球在宇宙中”教學組織星座、月相觀察,結合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教學進程、開展區域地理即時信息的閱讀、報導、研究活動以及繪制地圖活動等,都是必要而又可行的。
氣象觀測、鄉土地理研究等連續性較強的活動,可以組織專門性的地理課外小組來進行。這類活動,是一種較廣泛的課內外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其活動成果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僅是許多單元課堂教學的補充,而且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課內外教學活動中都要建立適當的兩種活動相互交叉滲透的教學環節,把知識學習和應用緊密聯系起來。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重現和整理在課外教學活動中獲得的成果,用以驗證和豐富課本基礎知識。在課外教學活功中,要安排一定時間重現課堂教學活動中學得的有關基本原理、概念,用以指導課外教學活動,并有意識地在課外教學活動中去驗證發展這些基本原理、概念。
(三)在課內外教學活動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效果檢查評估措施
有學習就要有效果檢查評估,保證活動目標的落實。有檢查措施,可以引起參加活動者對活動的重視。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果檢查措施,課外教學活動也要有效果檢查措施。課外教學活動的檢查可以通過檢查課堂教學效果時增加一定理論聯系實際的項目來實施;也可以單獨安排,如舉辦地理知識競賽、活動成果展覽、地理小論文評比等。課內外效果檢查也可以納入學生的學科成績。
六、課外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1.課外教學活動要有計劃
課外教學活動要根據地理學科的教學任務來安排,有明確的活動目的,要求和落實措施,防止無目的、無計劃和有活動無實效的傾向。連續性強的專門小組活動內容,要做到長計劃短安排,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清楚。
2.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活動能力
課外教學活動要使學生比課堂內活動有更多的自主性。許多活動都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連續性較強的專門小組活動可以采取老組員帶新組員的辦法,由老組員擔任小組的負責人,由他們作些組織、輔導工作。具體活動全組人都有獨立參與活動的機會,都有作活動主人的意識。象出地理墻報的活動,材料的收集、出版都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無數實例證明,這些都是學生愿意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情。
3. 教師在課外教學活動中既要發揮主導作用,又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風
學生在課外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是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民主作風相聯系的。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民主作風,就沒有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獨立活動能力的培養也就沒有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活動目的的確定、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科學設計、活動效果的檢查評估、必要的輔導解難、創設必要的活動條件(如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等)等方面。教師的民主作風,主要體現在遇事多和學生商議、正確掌握批評、表揚、熱情關心學生、積極支持學生在活動中的自我表現愿望等方面。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文中有些文字或數據已經過期失效,僅供學習備課參考!
電腦版地址:http://www.itgirlragdoll.com/jiaoxue/beike/15445.html
手機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5445.html